公司动态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之路:宝钢建设我国钢铁工业的里程碑……

2024-06-03 阅读次数:

  我国钢铁工业几乎从零起步,逐步实现了炼钢设备国产化、现代化。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不得不对老牌钢铁企业进行一系列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而这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经回忆过我国钢铁发展的历程,揭露其中种种不易

  回顾我国钢铁工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仅从粗钢产量指标就可以看出其发展速度之快:1996年粗钢年产量突破1亿吨,2003年突破2亿吨,以后大约每两年增加1亿吨,2014年粗钢产量达到8.23亿吨。而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历史上,只有美国、苏联、日本粗钢产量曾达到年产1亿吨以上,但也没有达到2亿吨。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钢铁工业目前也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等一系列重大挑战。我曾经参与多个钢铁相关项目的决策、审批工作,对我国钢铁工业有很深的感情。我认为,回顾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有很多重大问题值得去认真思考。

  虽然近年来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和虚拟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朝阳产业,而钢铁等传统产业似乎成了夕阳产业。但钢铁就像粮食一样,并不因为新兴产业发展变得可有可无;相反,钢铁和粮食虽不是新兴产业,却是常青产业,任何时候都离不了,钢铁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我国钢铁工业为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毋庸置疑,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这有力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显著增强了综合国力,支撑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必须看到,我国成为制造业大国,钢铁工业功不可没。钢铁工业对国防工业、石油工业、造船工业、建筑业、装备制造业等都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与推动作用。

  如果没有钢铁工业的支撑,我国造船工业不可能在全球占到那么大的比重。2003年,我给写报告,建议把中国建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2010年,我国船舶完工量达到6560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市场完工量的43.6%,全球第一。而1975年,我国造船工业和韩国在全球的比重仅各占1%,日本占50%,欧洲占43%。

  当然,从技术含量上看,我国造船工业目前与韩国仍有差距,但如果按照技术含量折合成修正总吨计算,我国目前已超过了韩国,这拉动了很多钢铁消费。如果我国没有如此强大的造船能力,航空母舰、导弹驱逐舰就无从谈起。这些都与钢铁工业密不可分。

  据了解,21世纪的前15年内,我国生产了约70亿吨钢铁。没有这70亿吨钢铁,哪能建起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铁路和高速公路?钢铁如同坚硬的骨骼一般,强力支撑着我国的崛起。

  毛主席的一个重要强国梦就是要建设强大的钢铁工业,那个时期提出了“以钢为纲”、“钢铁元帅升帐”、“鞍钢宪法”等口号。1958年的“”主要内容也是为达到年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在全国掀起大炼钢铁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未按经济规律办事,也造成很多损失。

  毛主席为什么那么重视钢铁工业?因为钢铁是工业化的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强国梦的基础。中国在近代史上受尽屈辱,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科学技术落后,没有现代工业。战争失败后,有识之士搞洋务运动,张之洞创立汉阳铁厂,才建立起非常弱小的钢铁产业。抗日战争8年期间,日本本土年均钢产量达到500多万吨,而中国年均只有约5000吨,日本钢铁产量是中国的1000倍左右,再加上其机械加工能力已经很强,可以生产航母和零式战斗机,中国人民是拿血肉之躯与日本侵略者作战,因为我国的枪炮子弹等武器装备和物资条件根本无法与日本相比。

  所以当时毛主席要发展钢铁工业,是有道理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只有15.8万吨钢;1958年我们的口号是1070万吨钢,那时我还在上中学,也参与了大炼钢铁,去造小高炉,办耐火砖厂,在敲铁矿石时铁矿石砸在手上留下来的疤痕现在仍有。但1958年线万吨,其中有些是小高炉炼出来的,属于不合格产品。

  之后的20年,钢铁业发展缓慢,在建设宝钢前,全国钢产量不到3000万吨。通过改革开放,宝钢建设投产,我国钢铁工业的质和量才迅速提高。装备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成长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钢铁工业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调整和进步。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钢铁工业最大的事件就是宝钢的建设。可以说,宝钢的建成投产不仅使我国钢铁工业,而且使工业的综合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我曾担任宝钢三期工程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宝钢一共建了22年,1978年开始建设,中间停了一段,后来又恢复建设,总共分三期。第三期投入最后决算是620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

  我始终认为,宝钢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过程也非常不易。20世纪80年代,当宝钢建设暂停时,日本的设备供应公司要求中国赔偿,而中国企业认为日本公司要求赔偿不够友好,所以宝钢恢复建设时就“敲打”日本,把2050毫米热连轧机改订德国设备,大概4亿美元,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订单。

  后来,日本派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来北京商谈此事。由于我会日语,便给当时国家计委负责此项工作的赵东宛副主任当翻译。日本方面向我们道歉,请求给日本一个机会。我们把这个情况整理了一个报告报给中央,毕竟日本新日铁曾帮助我国建设宝钢。中央综合考虑后订购了日本神户制钢的1900毫米板坯连铸机,而2050毫米热轧机和2030毫米冷轧机都是德国的设备。

  宝钢建设为我国钢铁装备国产化提供了很好的依托工程。宝钢一期所有核心设备基本都是进口的,只有约12%的边角结构件是国产的;到二期时,改为合作制造,国产化率大大提高;到第三期,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

  有了宝钢的经验,后来像包钢改造、攀钢改造、曹妃甸的建设等,我国钢铁设备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钢铁工业整体水平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钢铁装备在不断进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钢铁工人的典型形象就是戴鸭舌帽、拿大铁钎、戴防护镜,在炼钢平炉前操作,钢花四溅,感觉非常光荣。事实上,那都是落后的平炉,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能耗高、效率低、质量差。我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期间还有大量平炉存在,原冶金部提出来应淘汰落后设备,我们积极推动,平炉、300立方米以下高炉、30吨以下转炉等已逐步被淘汰,代之以4000立方米甚至5000立方米高炉、板坯连铸连轧、精炼炉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连小方坯连铸机都不能生产,需要从国外引进设备和技术;矿山设备也极其落后,最大只能生产4立方米挖掘机,电动轮车还不能生产。而现在,56立方米大电铲和320吨电动轮车都已被生产出来。在20世纪80年代列入国务院重大装备办攻关的12大成套装备中,有一套半与钢铁工业有关:一套是宝钢成套装备,包括2050毫米热连轧机、1900毫米板坯连铸机、2030毫米冷轧机等;另一套是千万吨级露天矿成套设备,我把它称为“半套”是因为千万吨级露天矿成套设备还可用于煤矿、有色金属矿,该设备攻关的主要内容是16立方米、23立方米电铲,108吨、154吨电动轮车。

  自宝钢开始建设以来,我国的冶金装备不断创新,制造能力不断增强。世界最强的冶金设备设计制造企业德国西马克德马克公司设计的轧机大部分也是分包给中国的一重等企业生产。我们还尝试了一些先进工艺和设备。例如,太原尖山铁矿是中国第一个采用管道运输的,随后在云南大红山也采用了。

  先进装备对提升我国钢铁工业技术水平非常重要。正是有了先进装备,才带来劳动生产率提高,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研发先进技术和产品。现在,中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在能源价格、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了的情况下也只有1994年的60%。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很多企业根本无法支撑下来。

  关于我国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我经历过几个大的钢铁企业重组和建设事件,虽然过程曲折,却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宝钢重组广东钢铁工业比首钢搬迁还要复杂得多。宝钢集团早就有建立沿海钢铁基地的计划,而广东省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省,外来钢材占了广东省钢材总需求的80%,广东省领导和本地钢企韶钢、广钢希望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广钢在全国算不上大钢铁厂,但当时在广东省,尤其在广州市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当时,钢铁工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提高产业集中度已迫在眉睫,如果新建湛江基地就必须淘汰落后产能,进行等量置换,即关停广钢、珠钢,重组韶钢等。由宝钢重组广东全省钢铁工业,这让很多人在感情上难以接受。但是,只有重组才能发展。经过很长时间的协商,最终宝钢同意出资进行重组,地方政府负责人员安置问题。广钢、珠钢等热加工全部关停,转成钢贸企业。两个大钢厂关停500万吨左右的产能,再加上其他小的钢铁产能,总计约1000万吨,完成了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建设需要压缩产能进行等量置换的目标。

  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淘汰落后产能,地区布局重新洗牌后,作为劳动密集型和产业带动型的冶金行业,大量从业人员需要安置。比如宝钢重组上钢,宝钢当时只有两万人,要解决上钢一厂到十厂约20万钢铁工人的就业问题,过程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后来,还是坚决地迈出了这一步。宝钢将原来的老厂重组,有的专门去做不锈钢,有的改去生产板材,有的去生产线材,如钢丝帘线等,逐渐把老钢铁企业进行彻底改造,这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首钢搬迁、广钢关停等,都碰到很多棘手的问题,经历了痛苦的过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大国钢铁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但是,这一步必须要走。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钢铁工业也进入低增长、低价格、低效益和高压力的“三低一高”新常态。

  目前,钢铁企业靠低价竞争,现在中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只相当于1994年的60%。也就是说,20年过去了,物价、人工费上涨,钢材价格不仅没有上涨,还下降了,这都是靠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经营来消化的。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难以长期坚持。加之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环保不达标,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关停。对于钢铁工业而言,“十三五”发展规划最重要的就是结构调整,这是关系到钢铁行业生存的重要问题。